这些你都听说了吗
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一般地淡去。
1
支付宝、微信
双双“封杀”虚拟货币:严打交易
继支付宝之后,10月10日晚间,微信支付表示,不支持虚拟货币交易,也从未开放虚拟货币的类目商户接入。如发现任何把微信支付用于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将予以清退处理。同时,欢迎用户举报,将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坚决配合打击。坚决保护客户合法权益,防控金融违法犯罪,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2
工信部:
12月1日起办手机号要全面实施人像比对
日前,华为发布了任正非在5月份接受德国电视一台的纪录片采访纪要。当被问及美国国家安全局黑进华为网络事件时,任正非表示内部网络只防范恶性竞争对手,不防范西方竞争对手,也不防范所有政府,包括美国政府、中国政府。至于美国当时进来看看,可能也不是因为我们强大,可能是好奇吧。
3
照片泄露个人隐私
日本偶像粉丝通过偶像瞳孔倒影实施跟踪并猥亵
据日媒报道,一名偶像活动粉丝利用偶像宣传照片中的瞳孔反射的倒影确定了偶像的住所位置,并据此蹲点成功实施猥亵行为,引起网友热议。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了对社交媒体分享隐私的担忧,专家表示现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已经过于先进,以至于个人信息可能以完全无法预料的方式泄漏。
4
国际刑警组织报告说
勒索软件仍是网络安全最大威胁
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的欧洲刑警组织昨天与国际刑警组织共同发布报告说,勒索软件仍是网络安全最大威胁,全球各界需加强合作打击网络犯罪。报告指出,数据已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主要攻击目标,因此数据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网络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5
三星多机型涉21个
安全问题影响4000万用户
10月11日,三星手机再曝利空,被发现一系列漏洞,涉及21个安全问题,其中有1个为严重安全漏洞,3个为高等级漏洞。三星的Galaxy S8、S9、S10、S10E、S10 Plus、S10 5G、Note 9、Note 10和Note 10 Plus受到安全漏洞的影响,受影响用户多达4000万。
6
5G共建共享背后:
节省成本但投资不会减少
在共享铁塔、路杆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在探索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共建共享。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作共建5G的最终敲定,标志着5G共建共享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业内表示,共建共享能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但整体5G投资不会减少。
7
233大数据杀熟最高或面临50万处罚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网发布关于《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提出,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违反规定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处罚。
8
iOS13防骚扰屏蔽外卖快递,
被自动静音发送到语音信箱
近日,苹果iOS13更新加入电话防骚扰功能,不在联系人列表中的电话将被自动静音,并发送到语音信箱,显示在“最近通话”列表中。有用户称该功能过于绝对,可能因此错过一些重要电话。
9
菲律宾抓捕500多名电信
欺诈人员大量中国投资者受害
菲律宾警方10月11日称,他们周三在马尼拉机场附近抓捕了500多名外国公民,包括400多名中国工人,他们被指控涉嫌电信欺诈。被抓捕的工人同属于一家参与离岸在线电信投资诈骗的公司,这些人将被驱逐出境。
10
刷脸支付火热,
安全防火墙需筑牢
电子支付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技术之一,自推出以后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诸如电子银行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语音支付、无感支付等,技术进化的步伐非常快,如今又升级到刷脸支付。现在,支付巨头开启补贴大战,全力推广“刷脸支付”模式,说明刷脸支付正在进入成熟应用阶段,被版式设计商家和专家看好,希望能够通过促销推广活动提高普及率,让消费者普遍接受。然而,刷脸支付从诞生起还是存在争议的,其安全问题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诸如打卡、支付、身份验证、追查犯罪等,在商家宣传及媒体报道的影响下,逐渐被大众所了解。不过,刷脸支付技术需要采集用户的脸部特征,涉及到用户的众多敏感信息,加之刷脸支付与用户银行账户捆绑,支付场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很多用户担忧发生敏感信息泄露、被盗刷等问题。
前不久,一夜爆红的“AI换脸”软件被揭露存在过度收集使用隐私信息、肖像侵权、数据泄露风险等,引发用户的集体恐慌情绪,进而导致监管介入调查,最终该APP关闭,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另外,还有曝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信息;数据中还能提供人物性别、表情情绪、颜值、是否戴眼镜等信息。显然,人脸识别、AI换脸、刷脸支付等技术的进化和应用,在促进相关领域便捷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对用户脸部特征过度采集、泄密、非法买卖人脸数据等,如果不加以严管,恐怕会造成隐私失控,埋下更大的安全隐私。
因此,“刷脸支付”模式要想全面普及,必须采取最严格的信息采集、保管、使用等措施,坚决杜绝信息泄露,避免给用户带来网络欺诈、经济损失等后果。监管部门有必要高度警惕“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的衍生问题。毕竟人脸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一旦发生泄密、盗刷等事件,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