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到了密码学的起源,知晓了恺撒密码的原理,以及目前三大主流的加密方式。
有不少小伙伴悄悄跟我说对这个很感兴趣~
那么本期我来跟大家说说,密码学的演变过程吧~
01
阴 符
早在约三千年前,著名军事家姜子牙发明了——音符,不对,阴符。
没错,就是愿者上钩的那位姜子牙。
根据姜太公的兵书著作《六韬》记载,所谓阴符,就是事先制作一些长度不同的竹片,然后约定好每个长度的竹片代表的内容,例如:
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
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
友方将领拿到阴符,根据长短就能了解前方战事如何,而不知道意义的敌军即使拿到了也不明白。
但阴符传递的信息毕竟有限,毕竟你不能随身带一根40米的竹片。
02
阴 书
于是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姜子牙提出了另一种方法——阴书。(姜子牙:没错,又是我)
阴书,就是把情报先明文写好,再分成三份,让三个信使拿着分头出发。
不过如果三份阴书全被截获,地方还是会得到情报。
或者只要有一份阴书被截获,自己既无法得到完整的情报,而且敌方有可能从这份阴书推测出完整的情报。
所以这个方法还是没有什么用。
03
字 验
于是到了宋初,出现了一套全新的方法——字验。
根据记载,字验的方法是:
先约定用一首四十字的五言律诗作为密钥,并发给将领一本有40个短语编码顺序的密码本。
这40个短语是军事中常用的40个短语,比如:1.请弓;2.请箭;3.请刀……编码顺序可变化,不同的编码顺序可形成若干不同的密码本。
以《咏史》这首诗为例: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假如前线需要补充箭矢,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箭”的编号是“2”,诗中对应的第2个字是“家”字,于是,将领就把“家”字写入一件无关机密的普通信件中,并给“家”字做个标记。